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爱奇文学 > 现代都市 > 全文阅读补天下

全文阅读补天下

骑都尉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补天下》,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邓阳刘备,也是实力派作者“骑都尉”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天下将乱,外寇窥视,朝堂诸君争权夺利,山河欲倒,神州欲沉。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或曰慈不掌兵,许阳却说非大慈大仁者不能成大帅。或曰顺取天下,许阳却说无大破则无大立,逆而取之不亦说乎。...

主角:邓阳刘备   更新:2024-08-14 16:0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邓阳刘备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阅读补天下》,由网络作家“骑都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补天下》,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邓阳刘备,也是实力派作者“骑都尉”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天下将乱,外寇窥视,朝堂诸君争权夺利,山河欲倒,神州欲沉。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或曰慈不掌兵,许阳却说非大慈大仁者不能成大帅。或曰顺取天下,许阳却说无大破则无大立,逆而取之不亦说乎。...

《全文阅读补天下》精彩片段

在邓阳眼里,如今的这个大梁与两宋实在是太像了,一样的重文轻武,一样的党争不断,一样的饿殍满地,一样的外强中干。

更要命的是,大梁还要面对更加严峻的外敌威胁。

东胡发源于关外山林,本受前朝大赵的驱使守边,趁着赵梁兴替的机会自立门户。

东胡人经过几代人的征战,已在十几年前统一了关外之地,更是吸收了当地的梁人豪强势力,对他们封官拜爵,甚至建章立制,完成了从部落到国家的蜕变,开国称帝,国号大燕。

这些年,燕国频频出兵试探燕山防线,屡屡得手,占了不少便宜,野心和胆量自然也越来越大。

可是梁国内部朝野却依然对于燕国万分轻视,觉得胡人只不过是疥癣之疾。

他们自认为只要打垮朝堂上政敌,清除了与自己做对的奸臣,理顺朝政,灭燕虏易如反掌。

如今的战事不利,全都是因为对面政敌小人们的掣肘造成的。

这种声音在大梁内部乃是主流,甚至是贩夫走卒也是这么认为的,区别只在于各自支持的势力不同而已。

西胡则发源于西域天山脚下,控制着丝绸商道,聚集了海量财富。

这些年他们一直南征北战,吞并不少天山南北的部落、城邦,号称控弦之士四十万,对陇西、河套等地是虎视眈眈。

他们自称是刘封后人,故而定国号为汉,姓刘氏,其入据中原之心昭然若揭。

西北之地这些年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天可怜见,一般王朝面对一个北方势力就已经够头疼了,大梁竟然要对付俩!!

更为糟糕的是,天灾人祸之下,大梁百姓生计日渐穷困,徭役、赋税一年重于一年,压得普通百姓喘不过气来。

邓阳甚至听说南方不少地方的苛捐杂税加起来已经超过一年产出的几倍!

也难怪这几年来民乱不断。

内忧外患之下,着实是让人不得不生出一股末世之感。

可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还在互相攻讦,党同伐异,对于愈演愈烈的民怨视而不见,全然没有注意到大梁已经坐在柴堆之上,只需要一点点火星就会引燃熊熊烈火。

邓阳深知越是担心的事往往越是会发生。

他不得不考虑,如果真的有一天乱世来临、神州陆沉,他该怎么办?

夜色渐深,邓母再次进屋的时候,见邓阳还在盯着屋顶出神,以为他是还没从之前的打击中缓过来。

“阳儿,娘这些年一直逼着你念书考试,想着你出人头地。

可咱们说到底也就是山里的小门小户,比不得翟家、钱家官宦人家,哪里能斗得过?

你要是真想出这口气,还得看将来才行。

自己这么生闷气,弄坏了身子,只会被人家看了热闹去。”

邓阳闻言一愣,心想自己操这么多闲心干什么,自己现在可没资格忧国忧民,还是先管好自己家吧。

他见母亲误会了,笑道:“娘,放心吧,我早就想开了。

这点儿事说白了就是争风吃醋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估计翟家人都没放在心上。

我刚才是在想别的事儿走神了。”

邓母点点头,见他精神恢复的不错,又说道:“那就好。

我看你这会儿也是睡不着,有些事情也得和你说说了。

这可关系到咱们家往后好几辈人的身家。”

邓阳听她说的郑重,稍微测侧了侧身子,正色道:“娘,你说,我听着呢。”

邓母走到床边,帮他把身后倚着的被子整理了一下,这才说道:“你中举之后,咱们村里邓、赵两家的长辈们就商量过,打算把全村的地投献到你名下。”

“啊?

这事儿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啊?”

邓阳惊讶道。

邓母冷哼一声,翻着白眼说道:“前些日子,你整天花天酒地,每天回来都是醉醺醺的。

等你睡醒了接着又出去了,怎么跟你说?”

邓阳回想之前一段时间所作所为,好像确实是这样,羞愧道:“是我胡闹了。”

邓母拍了拍邓阳的手臂,轻声安慰道:“唉,你在翟家受这一回为难,能让你清醒过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邓阳点点头,接着道:“可就算我现在是举人,投献也没这么容易吧?

我记得县衙要走的关节可不少。”

“你以为有多难?

无非是使钱通关系罢了。

县衙里的关节自然由你四爷爷他们去操心,你就在家等着就行了。

到时候,他们自然会把地契带过来求你收下。”

邓母说到地契的时候,似乎两眼都在冒光。

“娘,我只是个举人,能把全村的田地都优免了?

够吗?”

邓阳有点怀疑。

他知道自己有这项特权,只是具体却不清楚。

邓母得意道:“你整天读书不明白里边的门道。

你这个举人,按咱们大梁律能优免田地一千二百亩,放在别的村子里当然不够。

可是咱们村山多地少,所有的地加在一块差不多刚刚一千亩出头,足够了。

这些年,各家各户都是靠着打猎捕鱼、贩卖山货得来的钱补贴家用,这些东西以前也是要交税的,可以后都说是你的货,这一块儿也就全免了。

村里每年一个月的徭役差事也全都免了。

这些加起来可就了不得。

从今往后,咱们村也要有好日子过了。

要不然,你以为你太爷爷和几个爷爷,为什么那么想让族里出个读书人?

又为什么咬着牙硬是办了几十年的村塾?

哪怕是闹饥荒的时候他们都不让停了村塾,还不是为了这些好处。”

邓阳嘴中轻声咀嚼着“投献”这个词语。

在他记忆里这可是能跟亡国搭上关系的词汇,没想到会和自己产生关系。

“再说了,就算是超了田额也不要紧。

城东的吴员外家不也是只有个举人,愣是把周边几个村三四千亩地都划拉到了自己名下,那日子过的才叫富裕。

这么多年下来不也一样没事儿嘛,无非是多给官府塞点儿银子罢了。”

邓阳听着母亲不断爆出来“前辈”案例,愈加惶恐。

按照母亲的说法,这东阳县里的士绅们几乎已经把田地都瓜分的差不多了,可在田赋上却是一毛不拔,更诡异的是全县收起来的税赋总数却是毫无影响。

那这些钱是谁补上的?

呵呵,总不会是这些士绅良心发现,自愿孝敬的吧。

他的脑子里,这时候想到的不是什么良田美宅、娇妻美妾,而是一个人名——范进。

范进中举的范进,那个差点疯了的——范进。

本该成为国家栋梁的读书人们,却是在拼命挖着国家的根基。

这么说,自己也要加入这挖大梁墙角的队伍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