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爱奇文学 > 其他类型 > 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李承乾李世民小说结局

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李承乾李世民小说结局

哈李路亚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程咬金一脸看白痴的样子看向褚遂良。“没兵打个屁啊?你让我老程赤手空拳出去和千牛卫干仗啊?”他晃了晃自己粗壮的手臂。“这些世家子弟,一个个走路都是面孔朝天的,俺老程有朝一日,都给他们收拾了!”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怒和不屑。“程将军,慎言!”王珪直接开口打断了程咬金的胡言乱语,他看了看程咬金,眼神中带着一丝警告。看着朝堂上走出去的一大批世家官员,李世民这才感受到了一种无力感。官员都是世家举荐,对一方开刀,他们就能让大唐这个国家停止运转,谈何容易啊!这种无力感如同潮水一般,将李世民紧紧包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长安城那高大巍峨的城门关闭得严丝合缝,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横亘在眼前。城门由厚重的实木打造,表面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铜钉,每一颗都...

主角:李承乾李世民   更新:2024-12-07 11:1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乾李世民的其他类型小说《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李承乾李世民小说结局》,由网络作家“哈李路亚”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程咬金一脸看白痴的样子看向褚遂良。“没兵打个屁啊?你让我老程赤手空拳出去和千牛卫干仗啊?”他晃了晃自己粗壮的手臂。“这些世家子弟,一个个走路都是面孔朝天的,俺老程有朝一日,都给他们收拾了!”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怒和不屑。“程将军,慎言!”王珪直接开口打断了程咬金的胡言乱语,他看了看程咬金,眼神中带着一丝警告。看着朝堂上走出去的一大批世家官员,李世民这才感受到了一种无力感。官员都是世家举荐,对一方开刀,他们就能让大唐这个国家停止运转,谈何容易啊!这种无力感如同潮水一般,将李世民紧紧包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长安城那高大巍峨的城门关闭得严丝合缝,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横亘在眼前。城门由厚重的实木打造,表面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铜钉,每一颗都...

《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李承乾李世民小说结局》精彩片段


程咬金一脸看白痴的样子看向褚遂良。

“没兵打个屁啊?你让我老程赤手空拳出去和千牛卫干仗啊?”

他晃了晃自己粗壮的手臂。

“这些世家子弟,一个个走路都是面孔朝天的,俺老程有朝一日,都给他们收拾了!”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怒和不屑。

“程将军,慎言!”

王珪直接开口打断了程咬金的胡言乱语,他看了看程咬金,眼神中带着一丝警告。

看着朝堂上走出去的一大批世家官员,李世民这才感受到了一种无力感。官员都是世家举荐,对一方开刀,他们就能让大唐这个国家停止运转,谈何容易啊!这种无力感如同潮水一般,将李世民紧紧包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长安城那高大巍峨的城门关闭得严丝合缝,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横亘在眼前。

城门由厚重的实木打造,表面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铜钉,每一颗都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门与门之间的缝隙被特制的材料填充,毫无破绽。

负责守城的军士各个严阵以待,他们身姿挺拔如松,眼神坚定地注视着城外。

一车车滚木石头,一桶桶金汁不断的被运上城头。

沉重的滚木被士兵们吃力地推动着,那粗糙的木轮在石板路上碾压出深深的辙印,每一根滚木都粗如人腰,上面的尖刺在阳光下闪烁着狰狞的光芒。

一桶桶金汁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城头的垛口边,金色的液体在桶内微微晃动,仿佛是死神的召唤。

看着城外黑压压一片全员披甲的士卒,城头上不少没有打过仗的新兵脸色变得煞白。

他们不停地吞咽着口水,喉咙因紧张而上下滚动,清晰可见。

就连双腿都忍不住有些发颤,那年轻而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恐惧,身体微微晃动。

看到那些打过仗前辈依旧面色平静。

这才好受一些。

骑兵在最后,那一匹匹战马高大雄壮,马蹄在地面上不安地刨动,马身上的鳞片甲如同波光粼粼的湖面,反射出威严的光芒。

马背上的士兵头戴兜鍪,眼神冷峻,手中的缰绳紧紧拉住,只待一声令下便冲锋向前。

弓箭手在中,他们身着轻便的皮甲,身后背着装满箭矢的箭囊,手中的长弓随时准备蓄势待发。

箭头在阳光下闪烁着死亡的寒光,瞄准着长安城的方向。

整整六排盾兵,那盾牌如同巨大的龟甲,紧密排列,上面绘着狰狞的兽纹,盾兵们半蹲在盾牌后,眼神警惕地从盾牌的缝隙中窥视着城外。

六排长枪兵,长枪如林,枪尖朝天,每一根长枪都足有两人高,枪杆上的红缨随风飘动,仿佛是鲜血在舞动。

六排大戟士,大戟那半月形的刀刃在阳光下闪耀着锋利的光芒,戟杆上的纹路彰显着力量。

还有一个方阵的士卒拿着从未见过的武器,像是一个个烧火棍。

总人数怕是要超过十万人呐!

凭空冒出来的十几万大军,让长安城内的守将几乎没有对抗的想法。

数百面写着李字的大纛随风飘扬,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一只只咆哮的巨龙。

每一面大纛都巨大无比,旗面用最上等的绸缎制成,上面的李字绣得苍劲有力,仿佛是李唐皇室的威严象征。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威严。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朕说了,夷三族,既然你们这么不服,那朕就告诉你们,夷十族,朕先不杀你们。”

李承乾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

“你就在牢里等着,等着你们族里面的人来和你们团聚,好让你们知道今天要挟朕有多么的可笑。”

“如召,把他们都给我押入大牢。”

李承乾下令。

“是陛下!”

秦如召领命,指挥士兵将这些人押走。

朝堂上将近六成的官员在今天一天死的死关的关。

纵观历朝历代,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皇帝明晃晃的对着世家亮刀子,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齐先生老神在在的坐在底下的太师椅上假寐,他的脸上平静如水,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直到看李承乾处理完了,他才缓缓睁开眼睛。

“陛下都解决了吗?”齐先生轻声问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朝堂上的毒瘤清除了,地方上还没解决,处理了那么多官员要麻烦齐先生了。”他

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和对齐先生的信任。

齐先生摆了摆手,“陛下言重了,陛下可还答应给一个大官当当的,现在无非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罢了。”

他微笑着说道。

“我们的咸阳学校里的学子可以补上大半的官职,足够朝堂运行了,还有一些官职慢慢补上就是。”

齐先生眼中闪过一丝自信。

“那要辛苦齐先生今晚熬夜统筹全局了。”

李承乾感激地说道。

“臣惶恐,陛下!”

齐先生恭敬地回答。

说完齐先生抬起头看了看李承乾,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李承乾也笑着看了看齐先生,“先生这装模作样的样子,连自己都忍不住发笑了吧?”

两人相视一笑,在这紧张的局势中,这一笑仿佛缓解了些许压抑的气氛。

“玄龄,今天怎么那么晚回来?承乾是怎么处置青雀和辅机的?”

李世民眉头紧皱,眼中满是急切,他在殿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带着焦急与不安。

房玄龄刚踏入殿门,身后跟着尉迟敬德、程咬金、李勣,他们个个神色凝重,黑着脸,一言不发,宛如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

看到这种情况,李世民更加急切,心中那不好的预感如汹涌的潮水般不断上涨,几乎要将他淹没。

“你们怎么了?都成哑巴了?给朕说话啊?”

李世民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丝威严的呵斥。

房玄龄缓缓抬起头,幽幽地看了李世民一眼,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

“陛下,魏王和长孙大人都没事,太子宽恕了他们,只是让他们禁足和罚俸了。”

听到房玄龄的话,李世民紧绷的神经这才稍稍放松,长舒了一口气。

“没有手足相残就好了!”

然而,他的眉头并未完全舒展,心中的疑惑又渐渐涌起。

“既然青雀和辅机都没事,那你们干嘛一个个都黑着脸?”

李世民皱着眉头,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听闻此言,房玄龄无奈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忧虑。

“太子殿下今天杀了不少世家官员,还派人将朝堂上的官员一个个都查了个底朝天,没有问题才能走出太极殿,现在太极殿里还留着将近一半的官员,大多数都来自世家。”

说到这儿,房玄龄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更加凝重。

“太子殿下应该是想要对世家开刀了。”


听到了房玄龄的解释,李世民这才明白为什么这几个人进来就黑着脸。

他的嘴角微微抽了抽,心中五味杂陈。对世家开刀,这是一个多么沉重又敏感的话题。

历朝历代,哪个皇帝不想对这些世家大族动手?是不敢吗?当然不是。

真实的原因是不能啊!

世家子弟掌握着书籍,那是知识的宝库,在这个文化传承有限的时代,书籍就意味着智慧和力量。

朝廷想要治理天下,第一时间就要依靠世家子弟来帮忙。

杀人或许容易,可一旦肆意杀戮,后果不堪设想。

当朝堂因杀戮而空虚,朝政必然荒废,而世家在一旁冷眼旁观,王朝的颠覆就如同大厦将倾,只是一瞬间的事。

这还只是一个原因。皇帝的政令往往只在长安城等有限的区域有用,很难真正落实到地方。地方都被各种各样的小世家把控着,他们负责向百姓宣传朝廷的政令。

在这个时代,治理朝政需要世家的协助,救灾需要他们的资源,选拔官员绕不开他们的举荐,纳税也需要他们的配合。

一旦处理不好皇权与世家的关系,一个偌大王朝的覆灭就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想到这儿,就连一直英明神武的李世民都开始头疼不已,他用手按着太阳穴,试图缓解那阵阵胀痛。

“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杀了多少人?”

李世民紧皱着眉头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今天但凡参与谋逆的都被太子殿下给杀了,当即推出太极殿,在午门斩首,这些人各大世家都有。”

房玄龄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至于剩下的人……臣也不知道。”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满脸的愁容。

李世民像是被抽干了力气一般,瘫倒在座位上,眼中满是绝望,又无奈地叹了口气。

“是我,是我没有教导好承乾,没告诉他怎么当好一个皇帝。”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充满了自责。

“看来我大唐也要步隋朝的后尘,二世而亡。我李家与世家的恩怨如今看来已经不死不休了。”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明日你们随朕上殿,我李唐就算要亡,也绝不能亡在承乾手里,让他背上和隋炀帝一样的万世骂名。

就让我李世民,来承担这亡国的罪孽吧!”

李世民目露精光,那光芒如同当年他身为天策上将时一般意气风发。

哪怕到了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依旧有着属于自己的责任感,那是一种王者的担当。

“陛下!”房玄龄等人再也忍不住。

“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中闪着泪花,那是对李世民的敬佩,也是对大唐命运的担忧。

巳时,赶去上朝的大臣们一个个朝着皇宫门口赶来。

与昨日不同,今天的官员队伍里出现了很多生面孔。

他们身着各种品级的官服,崭新而整洁。这些年轻官员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年轻,朝气蓬勃。

他们的脸庞如同初升的太阳般充满活力,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与朝堂上那些历经沧桑的老臣相比,他们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这古老而沉闷的官场。

就连房玄龄这把老骨头坐在马车上,看向外面这些年轻的官员,都感觉自己似乎年轻了一些。

那充满活力的氛围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他暂时忘却了朝堂的阴霾。


李承乾当时就觉得这个人不简单。

不过也没有太上心。

毕竟李承乾带着后世的知识,在面对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时,内心深处是带着一种优越感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承乾惊讶地发现这个齐先生就好像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无所不知。无论是复杂深奥的经济之学,还是关乎国家兴衰的策论之法,亦或是晦涩难懂的经史子集……只要是书上有的知识,他无不涉猎,而且每一个领域他都有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他讲解知识时,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常常让李承乾大为惊叹,自愧不如。

而现在,对齐先生来说,吸引力最大的,还是李承乾捣鼓出来的科学!

那些新奇的理论、奇妙的发明,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地吸引着齐先生。

也就是从那时起,李承乾彻底收起了自己的优越,他对齐先生满心敬佩,视其为良师益友。

“走吧,进长安了,隐藏了这么久,没想到这个皇位唾手可得了,还真是对不起我们之前的努力啊。”

李承乾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惋惜,他抬头望向长安的方向,那高大的城墙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越发雄伟壮观,却又少了几分他期待中的硝烟弥漫的壮烈。

城墙外的护城河河水波光粼粼,倒映着天空和城墙的影子,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记录着岁月的变迁。

他既为能顺利进城感到欣慰,又为没有经历一场大战而遗憾,暗自思忖:“这一路走来太过顺利,不知是福是祸,希望日后我能真正掌控这大唐。”

“陛下不必失望,以后我们的仗还多着呢,正是因为我们这么久一直在积蓄力量,如今才能兵不血刃地打开长安城门。”

齐先生安慰道,“过程上是一样的,只是有些不同。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努力白费了,相反,这是我们能力的体现。”

“齐先生说的对,主要是想练练兵。”他嘴角上扬,露出自信的笑容。

突然来了兴致,转头看向身边的人。

“显怀,一起驾马,看看谁快!”

说罢,他双腿猛地一夹马腹,胯下的骏马长嘶一声,如离弦之箭一般飞奔而出,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陛下您慢点啊!”

一身玄甲的张显怀无奈地喊了一声,他那身玄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他作为负责保镖和管家任务的人,此时只能快马跟上,他一边策马追赶,一边紧张地盯着前方李承乾的身影,眼中满是担忧,生怕李承乾有个闪失。

………

“陛下,听说太子殿下带兵入长安了?你说我们等会跪不跪啊?”

房玄龄眉头紧锁,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满脸担忧地低声问道,声音微微颤抖,眼中满是焦虑。

房玄龄心中忐忑不安,他想:“这可如何是好,若是跪了,陛下颜面何存,若是不跪,大唐两君可如何是好!”

李世民脸色尴尬,就连嘴角都有些抽抽,他的眉头皱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眼中透着纠结与无奈。

“玄龄啊,朕是皇帝,哪有皇帝下跪的道理,还是跪自己的儿子?”

李世民压着声音对着房玄龄说道

“可是长安的百姓已经主动出来,在街道两边跪好,就等着新皇入宫啊!”

房玄龄内心急得直跺脚,他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眼神慌乱地看看身后跟着的一群文臣武将。


大臣们听到这话,心中大为震惊,没想到陛下竟愿意动用自己的私库,而且陛下的私库竟然比国库还富裕?

他哪来的钱?咸阳城有这么多钱吗?

说到这,李承乾看了一眼齐先生,齐先生似乎是很满意齐太师这个称呼,脸上洋溢着喜悦之色,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他知道这是陛下对他的信任,他定当不辱使命,与其他人不同,齐先生可是知道所有情况的。

他挺直了腰杆,向李承乾微微行礼。

“朕先给你们透露一下,以后长安官员的俸禄将不再分发职田,所有职田全部上缴国库,改为皇庄。”

李承乾的话一出口,朝堂上顿时像炸开了锅。

老臣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声音嘈杂如菜市场。

年轻的官员们则是完全不为所动,这些政策咸阳城早就开始实施了。

有的官员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心中愤怒不已:“这职田乃事朝廷所赐,自己从不贪污,全家收入来源一半皆在此处,怎能说收就收?收了之后该怎么养得起家里人?”

有的则是满脸惊愕,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心中想着:“陛下这是要大动干戈啊,不知后续会如何,这和以往的小调整可完全不一样。”

还有的在窃窃私语,猜测着陛下此举的目的。

“难道陛下有更好的安排?”

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混乱,大臣们的情绪如同汹涌的波涛,一波接着一波。

大部分官员们脸色变得铁青,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陛下会有这样的决定。

自家的田地那可是家里的根基,就这样上缴国库,他们心中如同被刀割一般疼痛。

比起那些世家,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更深。

就连一向沉稳的房玄龄,脸色也变得有些不自然,他眉头紧锁,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又忍住了。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对自家田地的不舍,又有对陛下决策的无奈,心中暗叹:“陛下此举虽不知为何,但看来是势在必行,只希望不要引起太大的动荡,这和我原本期望的平稳发展有了冲突。”

但李承乾很快就画风一转,他抬起手,示意群臣安静。

他的手如同有魔力一般,朝堂上的嘈杂声渐渐小了下去,大臣们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他身上。

“朕知道诸位,都是大唐的栋梁之才,也都是清廉做事的好官,自然不会亏待诸位。”

“朕绝不会白白让你们将家中的田地上交。”

李承乾大声说道。

“田地上交后,长安官员的田地补偿比咸阳官员高一等,每亩田地补偿粮食十石。往后每年每亩田补偿一石粮食。所有长安城内宗室、官员,日后不得拥有自己的私人田,每人每年的俸禄翻一倍。”

听到李承乾的话,群臣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都露出了惊喜之色。

每亩田补偿十石粮食,往后每年还有一石粮食的补贴,

这意味着朝廷一次性补偿了整整十年的粮食啊!

而且今后每年的俸禄还直接翻了个倍,这等好事,简直是做梦都想不到。

大臣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刚刚的愤怒和不满瞬间烟消云散,就像乌云被阳光驱散。

他们开始在心中盘算着自己能得到多少好处,有的想:“如此一来,我家的收入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了,陛下圣明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