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陈楚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热门小说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由网络作家“小鸟非”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是作者“小鸟非”倾心创作,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陈楚朱标,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到底给圣天子上了什么奏章,被下了诏狱?”陈楚连忙转口,什么洪武皇帝,那是圣天子,是圣人…反正有那么一线希望活着走出去,他不想死在这里。“我提议朝廷经过几年休养,应该改制商税,但是…”“商税啊,确实应该改制了,现在这个赋税,太便宜商贾了。”陈楚面色平静道。“小先生也这样认为?可是今上认为我的改制太差劲了…可我…”胡惟庸唉......
《热门小说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精彩片段
如果他知道,楚河只要开口,他随时都能离开诏狱,从此平步青云,不知会作何感想。
“小先生,您怎么不说了?”
胡惟庸一脸好奇,在洪武皇帝手下怎么了?
“啊,为人臣子的,你是臣,我是子,怎么能背后议论君父的不是,不可,不可,不说那个了。”
“说说你到底给圣天子上了什么奏章,被下了诏狱?”
陈楚连忙转口,什么洪武皇帝,那是圣天子,是圣人…反正有那么一线希望活着走出去,他不想死在这里。
“我提议朝廷经过几年休养,应该改制商税,但是…”
“商税啊,确实应该改制了,现在这个赋税,太便宜商贾了。”陈楚面色平静道。
“小先生也这样认为?可是今上认为我的改制太差劲了…可我…”
胡惟庸唉声叹气的说着。
“你怎么提议的,我给你参谋参谋,修改修改,或许还能把你捞出去。”
陈楚端着碳炉走到胡惟庸的身边,而然隔着木桩,烤着火炉交流着。
“我就说,朝廷要抑制商贾,就不能把商贾的位置放的太重,大明朝初立之时,确立的商贾赋税是三十取一,所以我上奏章希望圣上能把商贾赋税改为五十取一。”
“只要朝廷不需要商贾,自然就没有商贾说话的权力了…”
胡惟庸当然知道眼前的陈楚,还有宫里的朱皇帝铁定是要拉高商税,甚至是要苛以重税。
但精明的胡惟庸,自然不会说出来,他只会表现的自己很笨,让眼前这个毛小子…
“唉,你傻吧,朝廷的商税低,谁获利多?”
陈楚伸手在胡惟庸贴过来的脑门上,一个爆炒栗子,蹦的胡惟庸目眦欲裂的盯着陈楚。
“小先生,何出此言啊?商税定的低了,自然是百姓获利。”
胡惟庸装作一副委屈的模样,耐心的询问道。
“狗屁,商税定的低了,获利的只有商贾,商贾会迅速扩展商业版图,形成地区性垄断,达到更高的获利目的。”
“要抑制商贾,必须苛以重税,把更多的财富收归朝廷,再由朝廷进行财富的重新分配。”
“只有对商贾苛以重税,才是百姓获利,首先你要了解,对商贾苛以重税之后,朝廷会有什么变化。”
陈楚面色平静,胡惟庸摇了摇头道:“商贾如果交了重税,他们是不是也想在朝中有发言权?到时候把持朝政,又该如何是好…”
听了胡惟庸的话,陈楚摸了摸脑门,恍然大悟。
原来古人所谓的重农抑商,反而对商贾轻徭薄赋,并不只是简单的轻徭薄赋,在统治者角度看,抑制商贾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商贾不能为官。
而如果商贾承担了一个国家的繁重赋税,那他们肯定是要争取后代子孙登堂入室,一旦商人做了官员,那对国家而言…
掌握了财富的商人已经很可怕了,若是让他们在掌握权力…
低下头,陈楚面色凝重,他也不得不仔细思考胡惟庸的这番话,商人如果真的承担了国家的繁重赋税,会不会打破不能科举的问题…
从而把持朝廷…
资本主义?滚蛋吧,有多远滚多远。
“那这么说的话,想要对商贾苛以重税,必须要有更严格的限制他们不能当官的方法…”
陈楚摸着鼻子,他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又是不得不考虑的,商人做官,遗祸无穷啊。
“没错。商人绝对不能为官,但如果将繁重的赋税压在他们身上,于情于理,他们都要获得一定的话语权,哪怕不能决策。”
锦衣卫衙门外。
“汤和,你怎么说?”
朱元璋双手插在袖子里,带着汤和朱标,向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今上,此等大事,全要看今上的治国意志了,您是行伍出身,文治,武功,取舍之间。”
汤和心中自然是有自己向往的答案,但他不敢说。
“父皇,我倒感觉不错,虽然麻烦了些,但卫所确实需要做些改变了,而且父皇,以文制武,并不可取。”
“咱怎么会不知道以文制武并不可取,但是开国之后咱才发现,科举三年一次,而朝廷如今缺人,更是三年两次恩科,文官源源不绝的进入朝廷。”
“可武人,那小子都说,他会练兵不会统兵,真上战场,他啥也不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也不是武举,读兵法就能学会的。”
“你徐伯,汤伯,还有王弼,常遇春他们,那都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累积出的经验,没有战场做磨刀石,大将…”
朱元璋也很难受,现在看,大明的第二代武将还是很不错,但朱元璋发现了,第二代实际上已经远远不如第一代武将了。
而整个二代武将,实际上能拿出手的,也就蓝玉等寥寥数人,沐英也算在内。
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差距都这么大了,等到那天大明没有战争了,这第三代还不是成了满街逛的纨绔子弟?
“这个…儿臣也没什么好办法…”
朱标躬身道,即便是开武举,实际上也就那样,要么是个人武勇,要么是死读兵书,但实际战场,只靠兵书那绝对是远远不够的。
不然也不会有那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十万大军也抵不过一个顶级统帅的重要性。
“今上,臣认为,那小子说的话,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会武就很有意思,将各个卫所的粮食收上来,由朝廷统一发放,这也确实可以极大的避免将官从中贪墨。”
“对产出多的卫所奖赏,对产出的少的卫所处罚,这个问题还需要仔细研究,因为江南的卫所产出肯定是河西卫所不能比拟的。要因地制宜。”
“但如果这个制度传承下去,赏罚分明,以大明目前的卫所数量,每个卫所五百精兵,倒是能够负担。”
“三年五年之后,朝廷就可以将这些精兵编练成不事生产的新军,数量应当在两万精兵,这两万人经过严格训练后,再派到各地,以布政司为单位。”
“每个布政司重编一卫精兵,不事生产,二十万人众,这二十万人分别驻扎在各布政司。”
“旧有卫所依旧负责屯田,守卫,而这新的不事生产的卫所,只为训练,参加会武,野外厮杀。”
“以卫所的产出,供养二十万野战军,不算难事。”
汤和早就发现卫所的弊端,但一直没有机会说,而今天在诏狱听到陈楚的一番高谈阔论,俗称吹牛逼。
心思再次活络起来,而他也是判断出朱元璋有心思改卫所,这才敢放心说出来。
“那要是这么说的话,那小子倒是个务实的,知道细水长流,慢慢改变,循序渐进。这套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确实不错,不过也仅限于此了。”
“具体怎么改,还是要看看天德和保儿的意思,只是苦于,天德远在北疆,保儿也在燕地练兵,短时间回不来。”
朱元璋摇了摇头,一脸苦闷道。
卫所改制是一件大事,也是革新自己的基本盘,不能不慎重,倒是朱元璋对陈楚温水煮青蛙,一点点来的方式,很是赞同。
朱元璋绝不是墨守成规的人,如果他会碍于旧有制度而不敢进取的话,那也就不会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皇帝独领六部了。
“父皇,要不要把他放出来?诏狱里的环境,毕竟不适合…”
朱标开口询问道,他已经翻过陈楚的事情了,陈楚的祖父的表叔的孙子在开封贪污八百两银,因而被抓。
这原因,他要是想放人,实际上根本不需要有什么操作。
“放?放出来造反吗?他不会统兵,但他会练兵,这样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懂得务实,也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先让他在里边待着吧。”
“等什么时候,肯定他能为你卖命了,在放出来也不迟。”
朱元璋面色凝重,虽然他相信,陈楚没有能力在他眼皮底下造反,首先陈楚说的那个假设就不存在,他靠什么让五万将士披甲率达到百分百?
但这也并不妨碍,朱元璋刻意挤压,放人,那也要选个好的时间。
“毛骧。”
朱元璋开口喊道。
“臣在。”
洪武门前,毛骧躬身应声道。
“回去多照顾照顾他,不许用刑,也不用审问,不要然他染病,也不要让他死了,但是也不许他离开诏狱。”
朱元璋难免担心下边的人把陈楚给玩死了,这样一个宝藏人,可不能就这么死了。
他还要从陈楚身上挖出来更多实用的东西。
尤其是那宝钞…回过头,朱元璋看向朱标道:“那个宝钞后来怎么不聊了??”
“宝钞?他说高谈阔论就应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到那聊到那,父皇要是想听,儿臣在去问他就是。”
朱标苦笑道,他也想听宝钞啊,那经济学确实有点意思,但陈楚也不单单是在讲课,更多是在找乐子。
吹牛逼当然就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不必了,先让他在牢里寂寞几天吧,过几日在去问他。汤和,你也回去准备准备吧,不用进宫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自己带着朱标走进洪武门。
汤和乐得清闲自在,洒脱离去。
“你对他说的红毛鬼怎么看?”朱元璋沉声询问道。
“儿臣没什么看法,天高皇帝远,大明现在并不能影响到那边,不过儿臣想来,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尝试一下。”
朱标面不改色。
“怎么尝试?”
“儿臣很想看看,神权压过王权是什么情况,毕竟这在华夏的历史上,找不到记载…”
朱标神色平静,既然是王权压过神权,从而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对付这种事情,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让神权继续压着王权,只要王权抬不起头,自然而然就不会有什么变革,更不会有开拓了。
“嗯,这个还要好生谋划,不急于一时,商汤周天子五代人完成的事情,红毛鬼没道理几十年就做完,不过对倭人,还是要多留意些。”
“畏威而不怀德,说的好啊。”
朱元璋大步向前,朱标看了看老爹离开的方向,在看看东侧,嘴角上扬道:“今天也不用处理政务吧,回去看看儿子去~”
“换身衣服,去乾清宫。”
朱元璋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原本一脸笑容的朱标,瞬间泄气。
最新评论